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快车>安全保健>详细内容

安全保健

幼儿咬指甲是病么?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5-31 15:31:38 浏览次数: 【字体:

幼儿咬指甲是病么?

    生活中,有些幼儿喜欢咬指甲,家长为此训斥孩子,甚至采取惩罚措施。然而事与愿违,孩子非但毫无悔改表现,反而越来越严重,令家长头痛。其实,对于儿童咬指甲,只要了解其发病原因,采取综合措施,大多数孩子会很快矫正。

一、什么是咬指甲?

    咬指甲是指儿童反复出现的自主或不自主的啃咬手指甲的行为。有的也可表现为咬脚趾甲。

二、为什么喜欢咬指甲?

    咬指甲也称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指反复咬指甲的行为。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多见于36岁儿童,男女均可发病。出现这种现象常与精神紧张有关,在生活节奏改变比如孩子入托、入学时孩子特别容易出现紧张,在生病时也容易诱发此症,部分小儿由于模仿他人而形成。具有内向、敏感、焦虑素质等性格特点的小儿容易患此症。部分儿童常伴有其他行为问题,如睡眠障碍、多动、焦虑、紧张不安、抽动障碍、吸吮手指、挖鼻孔等。症状顽固者夜间也出现咬指甲行为。

三、咬指甲的心理分析:

    在心理学上来说,其实啃咬指甲,有时反映出一种心理情绪。往往与情绪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有关。

  咬指甲来缓解压力是由于在小时候这种行为被强烈的提醒,来源于父母强烈的提醒,咬指甲这个行为,可能反倒被保留下来,甚至越演越厉害,那么慢慢这个行为就成了这个孩子一个固定的情绪的一个释放和一个关系的再现。惩罚也可以强化,一个孩子因为一件事情被骂被打,这可能是一种强化,这种强化就会让他这个行为变本加厉。这种行为可能延续到成年。

四、矫正孩子咬指甲的方法

1、一般疗法

  家长首先应认识到这是一种病症,单纯地采取打骂或惩罚非但无益,反而会使病情加重。其次,要积极寻找引起紧张和忧虑的因素,并及时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此外,应给孩子定期修剪指甲,防止指甲感染和表皮损伤。

2、心理疗法

    主要采用行为限制和正面引导。所谓行为限制,即当幼儿咬指甲时,父母应耐心地教他把手指慢慢地从嘴里移开,并用微笑、点头或夸奖的口吻表示赞允,通过一件有意义的事或玩具,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咬指甲因为孩子受到的关注不够或者缺乏安全感。所以家长要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平时细心的观察孩子,多给予孩子一些心理上的关注,尽量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的因素。正面引导,则是对合作的年长儿讲清道理,使其意识到咬指甲是一种行为偏离和咬指甲的危害性,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完全可以纠正的。在纠正孩子这个不好的习惯时一定不要打骂和训斥他,这样孩子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只会加重这个行为,您可以对孩子进行耐心的说服和鼓励,还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他多和小朋友一起玩,这样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淡化孩子的这个动作。

  咬指甲癖的治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矫治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家长不但自己要有信心,而且还要增强患儿的信心。采取父母监督和孩子自我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就能戒除咬指甲癖这一行为偏离。

窗体底端

 

 

                                浦园路幼儿园保健室(宣)

                                            2018.61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