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园共育>家长学校>详细内容

家长学校

如何帮助幼儿从焦虑到安全到信赖(小二)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9-21 14:59:00 浏览次数: 【字体:

分离焦虑通常出现在与父母分离或与所爱和依赖的人分离或面临分离威胁等情况下,是幼儿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过程中所发展起来的情绪。新学年开学,幼儿离开父母和家庭进入幼儿园游戏和生活,迈出了其社会化进程中重要的一步。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直接面临着与家长的长时间分离,幼儿经受着分离焦虑所带来的痛苦。幼儿的焦虑特征是多样的,有依恋自己随身携带的玩具、枕头的;有整天跟着同一位老师的;有吵闹着不要午餐、不要午睡的;有哭闹着要老师抱的;有喜欢独自游戏的……

笔者观察发现,幼儿在入园适应中逐步熟悉周围的环境——教师、同伴、教室,逐步从分离焦虑转为安全信赖,这不仅是幼儿自身积极的探索、自我调整的结果,还需要多方面教育因素的作用,其中,关键的是家长与教师的积极作用。

一、家长的作用——在行动上积极引导幼儿适应幼儿园

()家长引导幼儿为入园做好生活技能的准备

对于新环境的适应,幼儿的自信心与自理能力越强,孤独无助的感觉就越少。分离焦虑的产生有时也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不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关。因此,家长需要对幼儿进行一定的生活技能培养。比如,要求幼儿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随意走动,不看电视;培养幼儿独立午睡的习惯,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培养幼儿主动表达大小便需要的习惯,并尝试自己脱、穿裤子,便后洗手。

()家长给予幼儿适应的时间,与幼儿渐进式分离

心理学家对婴儿依恋的研究结果表明,70%的婴儿对母亲的依恋属于安全依恋,他们在妈妈在场时能与陌生人一起玩。这说明大部分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见到陌生的教师会有安全感。家长的陪同可以使幼儿与教师在潜移默化的交往中建立信任关系。

基于幼儿心理的需要,我们采取四步曲的入园适应步骤:第一步,家长陪同幼儿一起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但是不要包办代替,让幼儿与教师展开互动,尤其是语言方面,鼓励幼儿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需要,比如喝水、大小便。第二步,在幼儿愿意与教师交往的基础上,家长退出师幼之间的互动,逐渐与幼儿保持一段距离(在幼儿的视线内,比如教室外),这样让幼儿在安全的情绪中与老师互动,逐渐熟悉甚至喜欢老师。第三步,家长告诉幼儿自己要离开一小段时间(如两个小时),会按时回来,让幼儿有所预期。幼儿会有分离焦虑的表现,如果教师与幼儿在一定熟悉的基础上,或是教师能与幼儿顺利互动,幼儿较容易度过这一小段时间的分离焦虑。第四步,如果幼儿适应顺利,家长会在每天入园时告诉幼儿会按时来幼儿园接他。这样的四步曲便于幼儿愉快地度过新生适应期。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突然、毫无征兆的离开只会让幼儿感到恐惧,加剧幼儿安全感的缺失。家长自身的焦虑会加重幼儿的不安,暗示幼儿上幼儿园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在儿童心理学中,把幼儿在陌生情境中对环境的判断更多的是参考父母反应的现象称“社会性参照”反应。家长和幼儿的分离焦虑和幼儿对陌生环境的不适感互相强化,会增加幼儿入园适应的难度。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