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园共育>家长学校>详细内容

家长学校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1-12 09:59:00 浏览次数: 【字体: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夏秋季节发病率为一年中最高,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三岁以下儿童更容易被传染。患儿会厌食、高热等症状,手、足、口腔部位出现小疱疹,所以被称为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的患儿在5-7天内可自愈,但是少数患儿心肌炎、肺水肿和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导致患儿快速死亡。因为目前缺乏有效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所以手足口病的预防尤其重要。

1.有效地预防手足口病,必须搞好宝宝的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和外出归来时都要用肥皂给孩子洗手。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都要及时清洗并定时消毒。对孩子的玩具和家庭餐具等用品也要经常清洗消毒。 

2.不要带孩子到人比较多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在手足口病流行爆发的时候,减少和其他孩子的玩耍以免接触到患者儿童,注意保持家庭居室卫生,要经常开窗通风,以及勤晒衣服晒被子

3.要教育孩子养好的习惯,不能吮手指,不吃垃圾食品和一些不可靠的饮料。妈妈们也要注意孩子每天的体温变化,注意手心、脚心和口腔是否有异常变化,如果发现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

其实,手足口病并不可怕,家长不必惊慌。”省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科刘富强博士解释,春季病例开始多发,主要与温暖、潮湿、多雨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虽然目前还没有相关疫苗,但只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可控的。
刘富强提醒,由于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做好个人卫生是降低这个隐形“杀手”危害的关键。例如,饭前便后、外出后大人、小孩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家长、保姆)接触儿童前,尤其是给儿童喂食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玩具应定期清洗、消毒,并避免幼儿将其放入口中咬弄。
   疾病流行期,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家里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总结起来,预防措施就是“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多休息、勤通风、晒衣被”。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