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深度的课程遇见有温度的故事
虞永平教授说过“幼儿园教研的重点不是研究书面材料及教师的讲授策略,而是研究儿童的兴趣、需要和发展可能及其与环境和材料的关系,研究教师的观察、分析和引导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而课程故事这一形式则完美诠释其内涵,因为它是属于孩子们的。
故事课程故事虽微小朴实,却蕴藏着教育的温度与深度。它是孩子们成长的轨迹,更是教师们引导孩子探索世界的媒介。为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成长,鼓励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挖掘既有趣味又有价值的故事,2022年6月21日,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园路幼儿园开展了课程故事分享活动。
本次分享活动共分为两个场次——科学教研组和游戏教研组。上午,科学教研组在组长丁晓莉的带领下,从科学领域的角度出发,围绕幼儿园科学关键经验,聚焦多个场景,老师们分别就本学期孩子们在具体场景中开展的STEM活动展开具体的论述。其中,大一班朱晴雯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孩子们搭建鸡窝的过程。故事中,朱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疫情复课后把孵化的三只小鸡带到幼儿园进行饲养。在搭建小鸡的新窝的过程中不断的尝试各种方法,提升了大班孩子合作、协调、计划的能力。
游戏教研组在组长郁娟老师的带领下,借助游戏这一载体进行深入探讨。老师们将本学期孩子们如何根据自己的兴趣创设丰富有趣的游戏内容、打造适宜的游戏环境以及在游戏中如何促进孩子们德智体劳的全面发展整合记录为有趣的课程故事。其中,小一班胡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孩子们通过多种方式搭建轨道引流,最终形成水渠的过程。
一个个真实又有趣的课程故事,记录了孩子们探究、学习、创造的点滴进步,从中能欣喜地看到孩子与教师之间的“灵魂”碰撞。
课程故事是一种回顾;是一种反思;是一种研究;是一种分享;更是一种成长。它凸显了课程事件的真实性和有意义性,明确了教师叙述的主动性与反思性。
通过本次课程故事的分享与交流,老师们对于如何捕捉孩子们在一日生活中各种有意义的行为以及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深入探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今后教师们也会将课程故事的内涵不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平凡而精彩中绽放故事的魅力,在分享与交流中展示课程的价值。(撰稿:陈西 推送:卞立文 审核:陈芸)